大数据时代下催收行业的未来在何方

浏览次数:9112   更新时间:2017-08-25
      催收行业的痛点是什么?如何让整个流程透明化、标准化?如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共享等互联网技术提升催收效率?这一直是困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大难题。
  1月12日,由一诺融通主办的“2017新形势下催收行业发展研讨会”在厦门举行。多位金融业、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齐聚一堂,围绕“新形势下不良资产现状、催收发展趋势”展开了精彩的思想碰撞。在金融业高速发展、不良资产攀升、催收行业亟待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此次研讨会对催收行业认清新形势、提升新认识、开拓新思路、提出新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近年来银行坏账率有所攀升,再加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实体企业供给侧改革产生的呆坏账,致使需要处置的不良资产总体规模不断攀升,大量坏账出现。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不良资产呈现逆周期繁荣,后端的催收行业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规模的具体数字是无解的谜底。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不良资产规模中,银行业为1.95万亿元,民间借贷0.1万亿元-0.25万亿元,企业应收账款0.2万亿元-0.5万亿元,互联网金融0.05万亿元-0.075万亿元。伴随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在征信系统不完善、风控环节薄弱,但又盲目追求规模的P2P、消费金融、小贷公司,不良资产上升的速度更快,并且规模很可能还会持续攀升。
  我国不良资产规模的不断膨胀吸引了一大批“掘金者”,具有催收业务范畴的金融公司大量涌现。其中,既有持牌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及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有线下催收公司。然而,由于不良资产的特性及竞争的加剧,催收行业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乱象频现。违规行为、暴力催收等一直是不良资产催收行业撕不掉的标签。
  实际上,推动催收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诸多欠债不还的失信老赖的存在,而当下国内金融借贷便利性的提升,又再次给了老赖以可乘之机,导致了部分巨额欠款的产生。
  “催收行业不应该是暴力、灰色地带,阳光透明的行业环境净化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一诺融通负责人表示,催收行业从业者应当着手改变这一行业现状,秉承“敬事而信、博学求真”的宗旨,力争为催收行业正名。
  此次研讨会还对未来中国金融产业催收领域的发展趋势,催收与大数据、风控技术、智能手段等金融科技之间跨界融合的趋势进行梳理和预测。这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催收行业在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开创性的指导意见,受益良多、影响深远。

快人一步

立即注册